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广州·东莞·佛山)

学校简介

INTRO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是由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知名华侨高等学府——暨南大学指导,香港维港教育集团和东莞伊顿教育联合创办。学校创办于2021年,为大湾区乃至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

        学校地处广州市天河区,可容纳1200名学生,为港澳台侨及外籍⼈员子女提供学前、小学、初中及高中15年⼀贯制的优质国际教育。

        自创校以来,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先后成为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内地首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与考学校、内地考场试点学校;国际文凭组织(IBO)PYP及MYP授权学校;国际学校委员会(CIS)会员学校;香港中文中学联会成员学校;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员学校。其办学模式被称之为“广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是全国第二家、东莞首家港澳子弟学校。2024年,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正式获批为内地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与考学校」。

        学校由暨南大学、东莞伊顿教育集团及香港维港教育集团联合创办,提供涵盖中、小、幼15年的一条龙教育,本着“暨大本色、湾区底色、港澳特色”的愿景,提供优质国际教育。学校管理团队秉持“坐言起行,脚踏实地”的态度,用心规划教育方案,对教学精益求精,致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及国际视野,精通中英双语的精英人才。

        学校地处东莞市高埗镇,坐落于美丽的东江河畔,毗邻港澳、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尽享粤港澳湾区各大城市的协同效应。学校占地面积近30亩,现有建筑面积超过20000㎡,可容纳近1000名学生,所有教学场地和设施均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B国际学校的标准要求。

        



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由百年侨校暨南大学指导创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强区——佛山市南海区。作为广东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学校占地46亩,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拥有可容纳1200名学生的先进校园设施。

        自2023年9月正式开学以来,学校已成为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继广州与东莞校区后的第三所成员校,进一步丰富了集团化办学的布局。借助“一门三校”的协同优势,学校充分享有粤港澳地区的丰富教育资源,依托香港课程为核心,融入IB框架,培养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学校实行12年一贯制教育,提供卓越的国际化教学体系。学校以培养学生拥有语言文化、艺术审美与数字科技为三大核心素养,培育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创变者和引领者。学校于2024年成功获批为IB小学项目(PYP)候选学校,并引入国际认可的爱丁堡公爵国际奖(DofE),进一步拓宽学生发展的多维度平台,全面提升其领导力、行动力和创造力。

办学理念

SchoolPhilosophy

01

办学使命

将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成自觉拥护祖国统一、拥护“一国两制”、为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贡献的坚定爱国者。
将华人学生、外籍学生培养成为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对我友好、主动担当中外交流的文化小使者。


02

办学定位

03

办学理念

荣誉认证

Honors Certifications

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中国内地首批香港中学文凭试 (DSE) 与考学校

中国内地首批香港中学文凭试 (DSE) 考场

国际文凭组织 (IBO) 授权认证

国际学校委员会 (CIS) 授权认证

剑桥国际课程 (CAIE) 授权认证

教学特色

TEACHING FEATURES

  • 国民教育
  • 全人发展
  • 两文三语
  • 科创教育
  • 体教合一
  • 艺术教育

国民教育

面对新一代的港澳子弟,我校通过《我的家在中国》这套教学辅助读本,将课程中“民族、城市、节日、山河、湖海、道路”六大教学板块融入到IB的6个超学科的实际教学当中,给予孩子们更加生动、有趣、极具内涵的国家、民族和中华文化教育。此外,学校通过常规性的升旗仪式、中国传统节日汇演活动、中华经史子集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家国情怀和中华文化归属感。

全人发展

ASJ的课程设置是在IB的教学理念和框架下,以香港课程为核心的融合教育。学校重视爱国教育和国民教育,将培养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融入课程学习和校内外活动的方方面面。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业、思想、创新、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终身学习者。

两文三语

学校实施“两文三语”特色教育,课程主要使用香港英文教材,以英语和普通话为主要教学语言,英语学科实行分层教学,全方位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大力推行繁体字与粤语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习得良好的普通话、奥语及英语听说能力,清晰地辨识繁体字,并熟练地运用英语。勤学不怠,以真才实学筑牢未来学习的基础。

科创教育

学校以培育学生创新科技知识与技能为主要重点特色,小学到高中的核心及非核心课程都加上了科技元素,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端运算、大数据等崭新IT的认识,为大湾区培育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目前,学校开展大疆机甲大师、STEM(麦高)、3D打印机等课程,成立研习小组,按学生的能力及兴趣编组,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培养了未来建设者的解难、探究及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

体教合一

"体教合一”是与世界教育接轨的重要一环,体育运动将给予学生“坚毅、认真、不怕难”的生命力,学生获得的不单是奖项,还有经历和视野。为此学校将充分发挥十五年一贯制教育体系的优势,着力实施“运动苗圃”的教育理念,即在学前阶段,学生实行“游戏主导”的健体运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不同的运动项目,培养兴趣与技能;从初中开始,将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项技能。“运动苗圃”计划将在体育热土孵化,是学校着力打造的重点特色项目,学生参与其中,在运动和学业上都将获得杰出的成就。

艺术教育

学校将持续提供各种平台让学生展现自我,发展个性与特长,培养自信,培养能力。根据学生的爱好与潜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特长与学习兴趣,挖掘内在潜能。并致力于将其自信和积极性扩展至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学校的艺术和音乐被视为高效的自我探索、自我表达和内在自我调适的媒介。鼓励每个孩子画画、唱歌、玩耍和参加与音乐或艺术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以发现内在的“艺术家”和“音乐家”。

校长团队

PRINCIPAL TEAM

邓飞

中国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士,英国约克大学政治学硕士

香港大学校董、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

曾任教于香港香岛中学24年,任香岛中学校长

邓飞校长服务香港教育界多年,曾任香港考评局考试阅卷员﹑高级阅卷员;香港中文大学教育文凭课程兼任讲师;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硕士课程兼任讲师;香港特区政府公民教育委员会委员;港澳研究会会员、理事;

2013年荣获特首颁发“香港特区荣誉勋章”

谭日旭

中国香港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理学学士、香港大学教育文凭

曾任香港浸信会永隆中学创校校长、香港“百年名校”培正中学校长、香港林大辉中学校长

曾任香港屯门区校长会主席、香港中文中学联会主席,获2004年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

现任香港中文中学联会顾问、香港浸会大学咨询议会成员

郑景亮

中国香港

香港大学教育学学士、教育硕士

曾任香港培正中学副校长,超30年香港教育管理经验

获2008年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担任香港精英体育事务委员会主席,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体育科主考,2023年全国学青运动会香港青年运动员副团长

赖炳华

中国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学士,香港大学公共行政学硕士,香港浸会大学文学硕士

曾任香港李求恩纪念中学校长、香港布厂商会朱石麟中学校长,香港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的创校副校长

担任香港教育大学高级讲师及高级课程顾问、香港浸会大学教育学系咨询委员会主席

赖永春

中国香港

香港大学理学学士、教育文凭,香港中文大学理学硕士、教育硕士,玛利诺中学校友,曾回馈服务母校37年,并担任玛利诺中学校长22年

曾任香港学界体育联会董事会成员、对外体育委员会主席,观塘区学校联会主席,九龙地域校长联会副主席,观塘区灭罪委员会教育小组召集人及观塘区防火委员会教育工作小组召集人等职务

现任观塘区委任区议员,牌照上诉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封岩

毕业于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大学,超20年国际教育及管理经验

曾任佛山伊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方校长,曾任多所剑桥国际学校执行校长及考官

具有丰富的K-12学校创办和管理运营经验,熟悉HKDSE、A-Level、IB等国际课程体系,20年国际教育及管理经验

张晔

北京师范大学英文专业学士,美国工商管理硕士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小学初中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学校校长俱乐部首批30名校长会员之一

首位引进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全球胜任力”教育项目专家,英国教育科技协会“全球胜任力”专家,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咨询委员会委员

金礼贤

中国香港

香港城市大学荣誉学士、香港城市大学英语教学硕士、香港大学教师教育文凭

曾任香港慕光英文书院行政工作有署任校长、副校长

香港教育局语文支援部设办的英语研习社群(小学及中学)核心成员

香港教育局教材审阅员、香港中学文凭试英国语文科的阅读卷评卷员

李绮玲

中国香港

香港教育大学国际教育领导与变革行政人员文学硕士、香港教育大学英国语文教育荣誉学士

曾任香港直资IB学校领导岗位12年

拥有IB领导力实践和高级领导力研究证书资历

Hina Patel

英国

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荣誉文学学士,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教育硕士

IB国际课程专家,瑞吉欧幼儿课程专家

曾任教于英格兰西北部地区学校,拥有丰富的课程专业开发经验

曾在意大利接受Reggio Emilia 教育方法培训

张悦

东北师范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学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领导硕士学位

28年国内外教育经验,韩国首尔大学担任中文讲师,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HSK中心校长

全球托福教师

精通各种教育课程,包括DSE、A-Level、AP以及OSSD

彭欣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

曾先后担任教学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

拥有10年德育管理与行政管理经验,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并通过活动育人,德育教育效果显著。

汤凌艳

中国香港

香港大学教育学硕士

香港大学前内地本科生招生官

通过内地高考留学到香港,修读本科及硕士课程。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中港教育工作,深谙内地香港两地教育及文化体系,10年以上国际教育工作经验。

资深升学顾问专家,迄今指导帮助1000多名学生成功升学内地、港澳及海外名校,每年获得世界前50名校录取学生超过30人。

姚汝基

中国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拟任校长课程,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活动教育硕士

香港教育大学中学教育荣誉学士

曾任大湾区某港人子弟学校助理校长、香港圣玛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学高级教师及学科主任

林沛仪

中国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硕士、教育硕士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士

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持有香港大学教育证书,先后在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修读了不同类型的教育课程及教育管理类分析课程,已完成香港中文大学拟任校长课程。

在香港教育界深耕22年,曾任职于香港教育局以及三所香港中学,历任数学科主任、训辅主任、教务主任、助理校长。

对DSE课程有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制合适的课程以及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DSE中取得成功。

师资实力

Faculty

教师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暨大港澳校长团的领导下,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近500名的优秀专职教师队伍,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港籍教师、外籍教师以及内地优秀教师组成。教师基本来自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校,外教均来自英、美、澳、加等英语母语国家
  • 俄罗斯
  • 巴西
  • 新西兰
  • 新加坡
  • 澳大利亚
  • 英国
  • 葡萄牙
  • 意大利
  • 乌克兰
  • 塞尔维亚
  • 南非
  • 中国内地
  • 中国香港
  • 中国台湾
  • 中国澳门
  •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 加拿大
  • 美国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哥伦比亚
  • 8年+

    国际课程平均教龄

  • 1:6

    师生比

  • 16

    师资来自16个国家/地区

  • 70%

    海外名校背景

  • 75%

    硕士及以上学历

  • 45%

    港籍和外籍教师

姊妹学校

SCHOOL PHILOSOPHY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政策指导下,截至2024年2月,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广州、东莞、佛山)已经与香港、北京、广州的近30所中小学签署缔结“姊妹学校”协议。


各姊妹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在师资建设、教学提升、师生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相互赋能,致力于加强内地与港澳师生相互了解,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示范姊妹学校,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添砖加瓦。

小学(部分)

PRIMARY SCHOOL

中学(部分)

MIDDLE SCHOOL
  • 香港培道小学
  • 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
  • 天主教柏德学校
  •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
  • 浸信会吕明才小学
  • 香港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学
  • 香港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学
  • 澳门濠江中学附属小学
  •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书院
  •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 广州市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
  • 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实验小学
  • 广州市培正小学
  •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 北京市日坛中学
  • 深圳市罗湖港人子弟学校
  • 香港圣安当女书院
  • 香港明爱屯门马登基金中学
  • 香港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
  • 天主教伯德学校
  •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信义中学
  • 基督教圣约教会坚乐中学
  • 大埔浸信会公立学校
  •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书院
  • 浸信会吕明才中学
  • 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
  • 玛利诺中学
  • 香港福建中学
  • 香港培正中学
  • 粉岭救恩书院
  • 浸信会永隆中学